0511

镇江0511之家

  • 打造本地最大生活服务平台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108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史上被误解最深的人,被统治者捧上天,但黑料多的堪比娱乐圈

[复制链接]

726

主题

763

帖子

21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1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2-10 14:36: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于儒学,称赞的和批判的人基本上一样多。
有一个人,是儒家的知名人物,但是却几乎没有争议,就算是黑儒学的人眼里,评价也非常高。
这种待遇,是儒家的祖师爷孔子都没曾享受过的。
他就是王阳明,他的思想不仅在中国很受欢迎,甚至名扬海外,日本的东乡平八郎大将就说自己“一生伏首拜阳明。”



                                                                           王阳明
很多人说了,21世纪是王阳明的时代,好像他的思想是为人处事的万能钥匙。总之,“信阳明,不坎坷,前面一路小平坡。”
可是这样的一个牛人,从祀孔庙的过程十分波折,倒是一路被黑的朱熹,得享此殊荣很顺利。
朱熹的黑料
朱熹作为一个思想家,名声大噪,不过让他出名的却是他的个人生活作风问题。
作为儒学大师,道德模范,朱熹被沈继祖指责说他不孝顺母亲,虐待自己的老娘,不给她吃好米。
儒家普遍认为人和禽兽的区别就是懂不懂得孝顺父母,朱熹虐待母亲,有人就说了:大儒的名头真是名不副实。



                                                                  朱熹像
后来,又传出了朱熹的一条绯闻:在台州为官的时候,因为妓女严蕊,跟唐仲友争风吃醋。
朱熹打翻了醋坛子,连着打了六份报告,说唐仲友跟三陪女严蕊有不正当男女关系,行为不检,伤风败俗。
据说朱熹还把严蕊抓起来,逼她承认跟唐仲友有奸情,但严蕊誓死不从,最后连宋孝宗都看不下去了,派岳飞的儿子岳霖调查,出面放了两人,还斥责了朱熹。
不过,对朱熹形象造成负面效应最大的应该是他的“扒灰”传闻,他儿子死后,儿媳妇居然不明不白地大了肚子。
这条在现代都能称为惊天大爆款的猛料,将朱熹的形象彻底黑到岳不群的地步。
俗话说得好,三人成虎,传闻传得多了,大家就公认为“事实”了。
于是,朱熹从道德模范、儒学大师成了众人眼中满口仁义道德、背地龌龊不堪的伪君子。



                                                    影视剧中的宋朝官员形象
但是,同时期形象很正面的辛弃疾不相信,后来的明太祖朱元璋甚至主动想给朱熹做孙子。
康熙皇帝甚至评价朱熹:“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规。”这句评语可谓霸气,直接将朱熹奉在了‘神’的位置上!”
莫非,这些人都没有人民群众的眼睛雪亮?
朱熹为什么招黑?
如果上述黑料是真的,那么朱熹再被封为圣人,岂不是太讽刺了。
所以,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当时浙东发生大饥荒,朱熹被朝廷委派去赈灾,有人向朱熹举报台州知府唐仲友贪污受贿,朱熹便搜集罪证准备上奏。
但唐仲友仗着有宰相王淮撑腰,根本不把朱熹放在眼里,反而当着他的面狎妓,嘲笑他的理学。



因王淮从中作梗,朱熹多次弹劾唐仲友,京中却一直未有音讯,唐仲友反而指使一帮流氓闯进司理院闹事,并打伤了朱熹的手下。
朱熹气得将王淮一并弹劾,宋孝宗查问,王淮说朱熹素与朝臣不睦,实属公报私仇。
结果,唐仲友不但没有被停职查办,反而还升迁为江西提刑。
表面看,这是一次纯属贪污与反贪的案件,但背后却值得玩味。
宋朝自王安石与司马光开启了党争之后,朝廷的治国理念也在实用主义与复古主义间摇摆。
实用主义主张增加税收,实现富国强兵;复古主义认为尽量不要扰民,关心百姓福祉才是最重要。
实用主义的老大是当时把持朝政的外戚韩侂胄,复古主义则以宰相赵汝愚为代表,而朱熹与赵汝愚的关系一向交好。
唐仲友等人,属于浙东的“永康学派”,主张经世致用,甚至重商主义,这片土地日后产生了温州商人,他们是属于实用主义无疑。



                                                      影视剧中的宋朝官员形象
赵汝愚是朱熹学术的支持者,也是他政治上的同盟军,正是由于赵汝愚的举荐,朱熹得以帝王师的身份立于朝廷,开启了他政治生涯中最辉煌的46天。
韩侂胄策划了一场打击赵汝愚的活动,但因为赵汝愚位高权重不好动手,于是他们决定拿朱熹开刀。
公元1196年,监察御史沈继祖弹劾朱熹,细数了朱熹的十大罪状,还附有一些莫须有的罪名,也就是上文提到的种种黑料。
虽然这些指控都非常荒谬,但是宁宗皇帝却相信了,其实真的假的他并不关心,他早就看朱熹不顺眼,干脆趁这个机会,让朱熹远离自己。
在政敌的打击、皇帝的顺势而为下,朱熹又清者自清,一句“谅皆考覆以非诬”,就是说这些处心积虑、有模有样的证据,应该不是假的。
这虽然是讽刺,但反而像是认罪一样,“坐实”了自己的黑料。
最后,宰相赵汝愚被贬谪到永州,朱熹被弹劾告老还乡。
有趣的是,之后韩侂胄牵头的北伐失败,让南宋皇室开始意识到实用主义的麻烦。



这客观上让理学兴盛了起来。
这是南宋不得已的选择,但也不是朱熹想要的结果。
因为朱熹写过:“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他是希望各种学说碰撞辩论的,可是南宋官方将理学定为主基调,却又扼杀了这种希望。
再后来,明朝把理学奉为官方学术,朱熹地位虽然一再被拔高,但理学的本质却发生了扭曲。
被误读的朱熹
朱熹思想中最具争议的是“存天理,灭人欲”这句话。
咦,消灭人欲?难道是典型的禁欲主义?从字面意义上来看,朱熹强调天理的重要性,而提倡消灭人的欲望,俨然是一副将要得道成仙的标准!



人的七情六欲是本性,是生物本能,怎能说抹灭就抹灭呢?
更何况,有些欲望,比如我想赚钱、我想青史留名、我想为国为民做大官,这还是促进社会进步的直接动力。
其实,一直以来大家都对“存天理,灭人欲”存在着错误的认知,而且它也不是朱熹提出来的,而是朱熹发扬光大的。
这一概念最先记载于《礼记·乐记》:“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
正确解读方式:不能泯灭天性而做出超出人的基本需求欲望的事。即人的欲望必须要有一个限度,所以朱熹消灭的是过度的欲望,是为所欲为,而不是正常的欲!
《朱子语类》中记载朱熹的话:“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吃饭,是天理,而想要吃山珍海味就是人欲;一夫一妻,是天理,而想要妻妾成群的就是人欲了。
从这个层面解读,朱熹的人欲说的是过度的欲望。



另外,关于朱熹反对女子改嫁,后人也误读了。
这其实要结合当时的背景,因为宋代经济虽然发达,但没有社会保障体系,女子改嫁后,留下公婆和孩子没人抚养,整个家庭就会陷入困境,造成社会问题。
所以,朱子在做地方官的时候明确规定,寡妇可以改嫁,但绝不可以带走夫家的财产。
这个思想从理学代表人物程颢和程颐而来,但理学从没有强迫人不能改嫁,宋代也并不歧视再嫁妇,李清照改嫁张汝舟、唐婉再嫁赵士诚,程颐自己的妹妹也改嫁。
但到明朝,理学却鼓励“三从四德”、“贞洁烈妇”,完全变了味道。
理学与心学,孰优孰劣?
王阳明主张“存天理,去人欲”,他的天理就是自己的“良知”,只要是按照良知做事,就是存天理,良知不允许做的不去做,就是去人欲。



                                                 影视剧中的明朝官员形象
也就说,王阳明并不是“心外无物”,而是用心去发现“天理”。
但是就如同理学传播到一定程度,僵化了人的思维一样,心学到后来,人们也只注重心的解放,而没有去探求天理。
在心学没有产生的正德年间,理学是主流,《水浒传》就产生在这个时代,武松在这本书中浓墨重彩的个人情节很多,也奠定了自己英雄的形象。



                                                       影视剧中的武松形象
到了在心学大行其道的万历年间,借树开花的《金瓶梅》出现了,武松不仅是个憨货,主人公还变成了西门庆。
两相比较,《水浒传》的价值观还是比《金瓶梅》更容易让我们接受。
理学虽然道德枷锁多,却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心学倡导个性解放,更容易成功,但是一旦泛滥,没有道德约束,却可能导致整个社会的解体。
所以,没必要评判心学理学孰优孰劣,最好的方式是二者结合,理学用来在社会上推广,心学用来自我完善与发展。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公众号:看鉴
特别声明
本文为自媒体、作者等在百度知道日报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知道日报的观点或立场,知道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合作及供稿请联系zdribao@baidu.com。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收藏收藏

这是一种鼓励!你懂的~

×

打赏支付方式:

打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亲,赶快加入我们吧!
X
镇江0511之家X

0511.net镇江网 分享生活 温暖你我

0511.net镇江网|镇江大小事,尽在镇江网! 镇江网由镇江亿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组建。镇江网汇集了镇江本地新闻信息,视频专题、国内外新闻、民生资讯、社会新闻、镇江论坛等。镇江网是镇江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门户网站,是镇江人浏览本地新闻的首选网站。...

点击查看详情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