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1

镇江0511之家

  • 打造本地最大生活服务平台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3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3年33次入山扶贫!凉山孤儿们有了“张妈妈”

[复制链接]

244

主题

244

帖子

3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9-7 01:40: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新闻网
走到哪里,张俊兰都会带上那盏小小的煤油灯。这次,来到 2020 第六届中华慈孝文化节的现场也不例外。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张俊兰说那盏煤油灯时刻提醒着自己,偏远的大山深处,还有一群艰难求学的孩子在等待。
1997 年,身为《天津日报》记者的张俊兰第一次走进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最贫困地区进行调研采访。一踏进大山,眼前的一幕幕让她触目惊心:在六万多平方公里的凉山,男女老少赤脚走在山地上,只能吃水煮土豆,住处往往阴暗潮湿、四面透风……
半个多月的采访,张俊兰深入到一家家农户之中,体验着他们最真实的日子。从凉山回到天津后的那段时间被张俊兰称为 " 一生中最难过的日子 "。" 我整夜整夜做梦,梦见凉山的泥石流、山体滑坡、洪水……闭上眼,就会听到山寨里的土鸡在黎明前发出凄怆、悠长的啼叫,叫得令人心碎。" 凉山的一幕幕景象,让她无法忘怀。
于是,张俊兰把所有的感情都倾注在了凉山系列报道中。一篇、两篇、三篇……一提起笔,想到大山里孩子的眼神,她的眼泪就忍不住往下掉,模糊了一张又一张稿纸。终于,从 1997 年 10 月 9 日开始,她的五篇 " 凉山纪行 " 系列报道见报。
紧接而来的,便是不停的热心电话和读者来信。" 那些报道让大家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凉山,大家纷纷捐款捐物。" 张俊兰说,那时在天津农村的 12 个郊县,许多乡村、学校、机关单位、企业每天都有以情系凉山为主题的活动在进行,参加扶助凉山的读者达数万人," 有些甚至是贫困区的农民拿着老乡们捐出的一分、一角、一元、两元凑成的五千多元送过来。"
被读者们的善良感染着,也被大山牵挂着的张俊兰花了几个月时间接听电话、整理捐赠信息、编写跟踪报道……一批批来自天津的衣物、文具被源源不断寄往凉山。这时,张俊兰在思考:若想彻底改变当地的落后面貌,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提高人们的素质,改变凉山的未来。
1998 年 1 月,张俊兰带着筹集到的 16 余万元的希望小学建校资金再次来到凉山,当地人说," 真想不到这个女记者会回来,回到数千里之外的重重大山里面帮我们。" 彝族乡亲捧着彝族盛装在县界上等待她,把她当作远方的亲人。在乡村的泥巴墙上,她看到了人们自发张贴的标语:张俊兰记者志愿新闻扶贫落笔重千钧,宣传凉山扶助彝乡义举永驻百姓心!
同年 8 月,又一次来到凉山的张俊兰看到了一座崭新的校舍矗立在凉山布拖县亚河村海拔 2800 米的山地上。那一刻,她意识到 300 多个穷苦的凉山彝族孩子终于告别了昔日四面透风、随时可能倒塌的教室,坐在了温暖明亮的新教室里。
那一次进山,她用自己的双脚重走凉山孩子漫长艰难的上学路。从此,张俊兰的心再也没有离开过凉山。她联系社会各界有识之士、海内外爱国慈善家等,又陆续建立两所希望小学、在七所院校设立了奖助学金以及创建孤儿班。谈及创建孤儿班的初衷,张俊兰坦言,由于自然灾害频发、医疗卫生条件差等因素,凉山有着许许多多孤儿,而这部分孤儿群体无疑面临家庭穷困、寄人篱下、失学等困难,最亟待救助。
为了建立孤儿班,她和爱心人士每年入户寻访大量孤儿,路遇飞石、泥石流、山体滑坡等险情几乎成了常事。在 2007 年冒雨进山途中,张俊兰一行人的越野车爬行在泥泞、陡峭的山路时失控,坠入正在上涨的河水之中,险些跌下悬崖。
23 年来,受到张俊兰帮助的贫困学生、孤儿数以万计。彝族小伙儿拉克子黑是受到特别关怀的学生之一。父亲早逝、母亲改嫁、自幼和奶奶生活在一起的拉克子黑儿时为上学尝尽了苦头:为了节省车费,每天上学要走上四个多小时;家里没有板凳、写字台,写作业就要趴在地上写,面前点上一盏小煤灯;一到雨天,满屋 " 雨脚如麻未断绝 ",积水常常没过膝盖……尽管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但拉克子黑从未 " 奢望 " 读上高中,直到张俊兰的出现。
在张俊兰的沟通帮助下,即将面临失学的拉克子黑被接往安徽巢湖一中就读。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他不由得百感交集,想起了小时候求学之路的艰难,加倍努力学习。拉克子黑没有让人失望,高中毕业之后考上了西南民族大学。之后,他给张俊兰写了一封近 4000 字的信,信的标题是 " 人间大爱唤醒了我 "。
更让人欣慰的是,受张俊兰影响,现在的拉克子黑已经是《凉山日报》的一名记者,写出了《带着小妹读川大》等凉山扶贫报道,像他的张妈妈一样用笔救助家乡的孩子和父老乡亲,在大山深处传递大爱。当下,在决战脱贫攻坚之际,拉克子黑还被委派到一线驻村工作,凭借出色表现被评为四川省级扶贫先进个人。
谈及拉克子黑的成长,张俊兰由衷地笑了。在她看来,这是对她 23 年的凉山扶贫之路最好的回馈。所以不管走到哪里,张俊兰都会带上拉克子黑小时候读书用的那盏小小煤油灯,给大家讲一讲凉山孩子的故事。23 年后的今天,像拉克子黑一样已经成材、回报社会的凉山后生多到让张俊兰数不清,他们都已成为凉山走出贫困的星星之火。
张俊兰总是说,提起凉山,说上几天几夜也说不完。23 年入山 33 次,凉山深处留下她的脚印和身影,而未来,张俊兰还要继续用生命书写和凉山的情缘……
据悉,2020 第六届中华慈孝文化节于 9 月 5 日在浙江杭州举行,由杭州灵隐寺、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和浙江省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办,中国新闻周刊、中国慈善家杂志社、杭州云林公益基金会支持。
原标题:《23 年 33 次入山扶贫 凉山孤儿们有了 " 张妈妈 "》
栏目主编:顾万全 张武 本文作者:中国新闻网 文字编辑:宋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收藏收藏

这是一种鼓励!你懂的~

×

打赏支付方式:

打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亲,赶快加入我们吧!
X
镇江0511之家X

0511.net镇江网 分享生活 温暖你我

0511.net镇江网|镇江大小事,尽在镇江网! 镇江网由镇江亿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组建。镇江网汇集了镇江本地新闻信息,视频专题、国内外新闻、民生资讯、社会新闻、镇江论坛等。镇江网是镇江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门户网站,是镇江人浏览本地新闻的首选网站。...

点击查看详情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