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1

镇江0511之家

  • 打造本地最大生活服务平台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85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群像扫描

[复制链接]

304

主题

304

帖子

2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9-13 21:22: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华社北京 9 月 12 日电 题:闪耀啊,英雄的群星!——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群像扫描
新华社记者
在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中,多少慷慨壮烈、多少不屈不挠,每当危急时刻,总有英雄挺身而出,担当起中华民族在艰难中奋起的重任。
在 8 日上午举行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童朝晖等 1499 名同志被授予 "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 称号;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等 500 个集体被授予 "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 " 称号。
向险而行,砥柱中流。这是英雄群星闪耀的时刻。
逆行:关键抉择
" 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我必须冲在最前线。"
作为全国抗疫先进个人的代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童朝晖上台领受了这份闪光的荣誉。那一刻,他眼含热泪。
湖北、黑龙江、吉林、北京……行程超 1.5 万公里,征战 7 个多月,整个人瘦了一圈,他的诊疗笔记却越来越厚。
在尚未摸索出有效救治方案、不断有危重症患者病亡的 " 至暗时刻 ",他毅然选择公开自己的诊疗笔记,分享救治心得,帮助全国的医疗同行认识、战胜这个疾病——毫无藏私之心,将专业判断置于万众审视之下。
没人知道童朝晖作出这个选择的压力有多大。但他自己虚怀若谷:见了病人就要救,医生何须在乎羽毛。
无我,只因选择了心怀大我!
疫情如火。
危急时刻,数万名像童朝晖一样的白衣战士逆行出征、奔赴一线;千千万万共产党员写下请战书、缺席年夜饭,挺身而出、一往无前,鲜红的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
从武汉到全国,处处有白衣战士逆行出征的身影,英勇而坚定。
2020 年 1 月 15 日晚上,河南郑州。
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艾滋病大科兼感染一科主任赵清霞在回家路上接到紧急电话,得知河南已收治一例由武汉返乡、因肺部感染呼吸衰竭到郑州求医的患者,并要求会诊。" 当时我就知道,这个年,得过成‘战时状态’了。" 赵清霞说。
大年初一,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迅速在感染楼成立了 5 个隔离病区,赵清霞作为经验丰富的感染科医生,主动提出到隔离病区一线工作。她打电话告诉母亲:过年忙,不回家过年了。然后,转身奔赴战场。
这一转身,就是隔离区里的 40 多个日日夜夜。
按照流程,疫情期间隔离区的医护人员每两周要进行一次轮转,医院的领导希望赵清霞走出隔离区做些协调工作。" 当时正值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我就算离开隔离病区,也还是惦记着里面的患者,还不如就待里面。" 于是,赵清霞毅然带领团队继续留在隔离病区。
" 坐船的人是多数,撑船的人是少数,当疫情来临的时候,看着医生被感染的新闻,我们也会害怕。但面对未知和恐惧,我们仍选择坚守在一线,是作为一名医生的本能。" 赵清霞的一席话,令闻者落泪!
" 我要请战!"
获颁 " 共和国勋章 " 后,84 岁的钟南山院士依然心系着疫情防控要 " 继续抓下去 "。
在参与抗击非典 17 年后,临危受命担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高级别专家组组长的钟南山,带领相关学科 " 顶级力量 " 作出病毒存在 " 人传人 "、" 武汉人不要出去,外地人不要进来 " 等关键判断。
谈起武汉的日日夜夜,钟南山的话语掷地有声:" 没有人教我怎么做,我们专家就是基于事实作出判断。"
非常时期担起非常之责,关键时刻尽到关键之力——这就是对党、对国家、对人民最大的忠诚!
人们不会忘记,年过七旬的张伯礼院士再次肩负起使命,把博大精深的中医药写进了抗疫的 " 中国方案 "。
人们不会忘记,面对未知的病毒,陈薇院士挑起千钧重担,昼夜奋战只为确定疫苗攻关的方向。
人们不会忘记,在疫情最吃劲的时刻,北京协和医院党委书记张抒扬率领 186 名队员火线驰援,将中国医学最强力量的旗帜牢牢插在了抗疫主战场。
幸得国士无双,护我山河无恙!
战 " 疫 ":生死瞬间
8 月 30 日,一张题为 " 杜斌回家了 " 的图片刷屏了。
为什么一位医生的归来,如此牵动人心?
因为杜斌守住的是战 " 疫 " 的 " 最后一道关 " —— ICU。这里,是生与死最激烈的战场。
一笑起来显得颇为憨厚,但大脑飞速思考、说话快人快语,这就是北京协和医院内科重症医学科主任杜斌平时的样子。然而刚到武汉,一向胸有成竹的老杜笑不出来了:" 在最初这段时间,所有的重症医生都很崩溃。"
为什么?一个例子可见一斑: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查房,他发现一个病人的血气检测 " 二氧化碳 " 一栏已经到测不出数字的程度了,他马上站在床边一点一点地调着呼吸机,整整一个上午。后来,患者情况有所好转,但数字还是测不出!这反常的一幕足见新冠病毒的狡猾和凶险。
如果把人类与疾病的攻防看作一场足球比赛,重症医生就是这场比赛的 " 守门员 "。而杜斌,决心要摸索出怎么守得住、守得好。为此,他没日没夜地 " 泡 " 在 ICU:最多的时候,他一天要巡查 5 家医院的 ICU;最长的时候,他穿着防护服在 ICU 忙碌了 10 个小时。
从策划和组建武汉最初的几家临时 ICU,到不顾安危实施气管插管,杜斌又恢复了他惯常的笃定。他的早期气管插管、俯卧位通气等重症救治经验被写入了国家诊疗方案,为稳定抗疫形势作出贡献。
从冬到秋,从武汉到哈尔滨,再到北京、乌鲁木齐,他守住了当守的 " 道 ",打完了当打的仗。
行大道、战大疫、精思竭虑,是为医。
" 医生 " 两个字,同样写在西安大兴医院麻醉手术科主任韩丽春的防护服上。
白衣如雪,笑靥如花,韩丽春人如其名,平时总让患者如沐春风。但就是这样一位女子,在大疫中尽显英雄本色。
有创机械通气是治疗危重症患者的终极手段之一,拔管时会导致气溶胶迸发,感染风险巨大。
可韩丽春却抢着上手:" 我是医疗组副组长,有 19 年手术麻醉经验,理应我来。"
" 拔管前吸痰完毕,护理准备完成!"" 拔管完毕,无创呼吸机已使用!"" 患者生命体征正常,意识、肌力正常,无创呼吸机配合良好!" ……随着一句句急促中透着紧张的话在病房回荡,患者成功拔除气管插管,改用无创通气。
这样的高危操作,韩丽春自己都记不清经历了多少次。作为陕西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医疗组副组长,她在一线奋战了 60 多个昼夜。最危急的时候,病区里同时有 5 名需要呼吸机治疗的病人,她和同事们恨不得长出 8 只手。
获颁国家授予的荣誉称号,韩丽春难掩激动。" 大兴医院是一家民营医院,我是作为社会办医医护人员的代表接受这份荣誉,这份信任和褒奖是无价的。"
向死而行、至诚履职,是为医!
我们不由得想到,在全国医疗队驰援之前,院里病人数量激增、医护人员疲惫不堪,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犹如暴风雨下的一叶孤舟。
困顿之时,院长张定宇对所有人说了这么一段 " 硬核 " 的话:
" 我们必须应对这件事情。我们已经站在一个风暴眼上,必须保卫我们的武汉,保卫武汉人民!"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从医生、护士、科技工作者、疾控工作人员,到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公安民警、社区干部、应急救援人员,再到志愿者、快递员、外卖小哥、新闻工作者……当把如山的责任扛在肩头,向死而行,谁说平凡人不是改天换地的英雄?
精神:永不磨灭
9 日上午,张伯礼来到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按时出诊。身穿白大褂的他,一如往常步履矫健、面带微笑地走向诊室。
" 要把荣誉珍藏起来,化作一种精神和力量,更加努力地工作。"
在抗击疫情的每一个战场,一种力量如钢铁般强劲坚韧,一种精神如群星般闪耀苍穹。
" 如果人的一生中有一次最难忘的回忆,那我想就是在人民大会堂受表彰的时刻了。"
拿到 "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 " 的证书,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天凝镇新联村党总支书记沈燕丽热泪盈眶:" 事非经过不知难,这份荣誉背后是全村一千多人的齐心坚守。"
嘉兴市首例确诊患者出现地、首个整村观察点——在大家对病毒的凶险还不太了解、武汉经商的村民们提前返乡准备过春节时,1 月 24 日," 全村隔离 " 的紧急动员令发出。
" 为什么不能吃完年夜饭再走?"" 这难道是要把我们圈禁起来?" ……面对乡亲的不解,沈燕丽带着村干部和党员挨家挨户地做工作,嗓子说哑了,嘴皮子磨破了,村民们的情绪慢慢稳定下来了——有的村民在去隔离点前把身上的 2 万元现金和家里钥匙交给村干部保管,有的人把家里养的鸡鸭 " 托付 " 给村干部……
" 抗疫精神说起来好像是很大的概念,但在我们村,抗疫精神就是关键时刻喊出来的一句话,危急时刻拧成的一股绳。" 沈燕丽说。
小到一家,大到全国,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处处闪耀。
戴着厚厚的眼镜,圆圆的脸给人亲切的感觉,成都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科主任孟建彤却有一个酷炫的称呼—— " 病毒捕手 "。自四川首例病毒标本被送入成都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检测实验室开始,这名 " 捕手 " 就开始了漫长而艰苦的追踪,他和同事们要从海量的送检标本中找出疑似病人,使其尽快接受治疗和隔离。
从原本 24 小时的样本检测时长压缩到 6 个小时,从原本的实验室环境到身着三级防护服、头戴正压头套、身背正压呼吸器动力装置的幽闭空间,这是一个时间和空间都被极限 " 压缩 " 的战场。
不能进食、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孟建彤和同事们在高度暴露的风险中用扎实的基本功和周密配合,硬是扛下了这场百日战 " 疫 "。
默默坚守、无悔奉献,英雄正是这般模样。
此次国家表彰的抗疫英雄中,有一位白衣战士,他生命的刻度,永远定格在 51 岁。
2020 年 2 月 18 日上午,武汉市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走了。
2 个小时内改造门诊部;3 天内完成全院既有其他疾病患者转移;对西院区整体改造并建好 300 张隔离床位……疫情突袭,刘智明的时间表排得满满当当,一刻也顾不上休息。
生命最后一个月,即使从院长变成了病人,刘智明也从未放下工作。病床上,他依然在不停地接打电话、回复微信。
" 他总是这样,忙到没时间关心自己的身体。" 武昌医院消化内科主任王珣回忆,当时说话都很困难的刘院长还在叮嘱,一定要确认有没有同事被感染。
顾全大家,才能保住小家。疫情发生以来,战 " 疫 " 英雄们用热血与生命诠释着这个简单又朴素的道理。
" 虽然今天我休息,可是执勤地点客运站是我的辖区,情况我熟悉。" 这是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突泉县公安局育文派出所原三级警长何建华留给妻子的最后一句话。
" 干就完了!" 当绥芬河口岸境外输入性疫情发生,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原普外科主治医师于铁夫说着这句口头禅,告别亲人冲向前线。可最后结束任务卸下 " 战甲 " 的他,却突然离去。
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湘东镇泉塘村原党支部书记熊建华忍着骤然丧母之痛,战斗在抗疫一线,却因过度劳累,在工作中突发急病,最终不治……
还有:武汉市民警吴涌,吉林省长岭县干部姜娜,基层电工王尔唐,白衣天使梁小霞、张凯……
让我们铭记这些名字!
精神永不磨灭,如灯火照亮前行。
还记得,卫星影像中,汉口火车站、武昌火车站、武汉火车站的夜光指数自 2 月中旬起呈现上升趋势。一个个光点,就是一批批昼夜不停运往一线的医疗物资。
还记得,武汉解封时,武汉江滩亮起耀眼的灯光,黄鹤楼、长江大桥、古琴台等城市地标被点亮。这亮光印在了这座城市里人们的笑脸上,也印在了 14 亿众志成城的中华儿女的心坎里。
从重症病房 " 红区 ",到病毒检测实验室,及至城乡社区的每个角落,都点亮着千千万万的灯火,照亮了中国抗疫的前路。
我们知道,只要精神在,希望就在,这灯火就永不会熄灭。(执笔记者:陈聪、屈婷,参与记者:黄筱、蔺娟、董小红、王烁、侠克、贾启龙)
栏目主编:顾万全 张武 本文作者:新华社 文字编辑:宋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收藏收藏

这是一种鼓励!你懂的~

×

打赏支付方式:

打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亲,赶快加入我们吧!
X
镇江0511之家X

0511.net镇江网 分享生活 温暖你我

0511.net镇江网|镇江大小事,尽在镇江网! 镇江网由镇江亿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组建。镇江网汇集了镇江本地新闻信息,视频专题、国内外新闻、民生资讯、社会新闻、镇江论坛等。镇江网是镇江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门户网站,是镇江人浏览本地新闻的首选网站。...

点击查看详情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友情链接